-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1-11-09
- 点击:5262
- 来源:[db: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 张明)近年来,黄花小学围绕学校“四大工程”着力打造“书香工程”,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使读书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助推器。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来自于教师传授的不到20%,而通过自己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获取的超过80%,其中课外阅读又占绝大部分。做为职业教师,你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仅靠过去教师教给你的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变化加快,要靠自己平时不断地探索阅读--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在浩瀚如海的知识中,选择阅读自己有用的东西,积蓄在脑库里,到教学时,你才能根据需要打开闸门,让源源不断的知识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
而作为黄花小学的一员,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黄花小学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幸运的,因为从建校第一天开始,就非常重视教师阅读。近年来,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不惜花费巨资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让老师们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学校还为个人报销报刊订阅费用,以鼓励教师订阅教育类杂志报刊,使教师的专业知识长流新鲜的活水;学校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写教后反思、教育叙事,开展“高效课堂”和“读好书、促发展”征文评比活动,很好地促使了教师的思想总结与专业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上级领导也时刻关注着教师的健康和成长,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区教育局给老师们送来了精神食粮──《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和《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让老师们倍感区教育局党组对学校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每一本书,每一份报,每一本杂志都让教师们“读”有所获,“读”有大获,这也是黄花小学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深切感受到的。
“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青年教师孙玉芳如是说。在2010年11月乡中心学校组织开展的区级“名师”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中,孙老师获得语文组一等奖。在全区轰轰烈烈开展“双效”活动过程中,孙老师认真阅读和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潜心研读和实践区小学语文“四读”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同行学习的典范,学生成长的乐园。
保育员陈光均老师已经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9年,晚上在学生寝室挨个转,查看清洁、检查床铺、给孩子们盖被子。白天他又拿着扫帚和拖把打扫科技楼,背着药箱消毒杀菌,老师和同学们不止一次被他佝偻的身影所感动。可他却说:“习惯了!就像《没有任何借口》中所说,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责!”多么朴实的语言啊!是的,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提升教师心灵修养。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010年秋季学期,原二户坪初小合并到我校,18位平均年龄56.4岁的老教师也来黄花小学工作。有的在后勤岗位,有的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我曾经在二户坪支教一年,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在课程改革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正如程世习老师所说:“年龄大的老师,就算是他(她)拥有了一桶‘水’,但这桶‘水’也许20年未换了,也许10年未换了,这样一桶‘水’,不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教师拥有的一桶水,应是‘源头活水’,不应是一桶‘死水’。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就是学习。”是啊,“活到老,学到老”,不仅仅对一般人说的,更是对我们老师说的。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古人说的好:“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句话,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