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5-06-30
- 点击:2
- 来源:
为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助力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文明礼仪素养发展,6月29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 “特殊教育学生心育与礼育之道” 期末家长专题讲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校心理中心黄老师担任主讲,以别开生面的互动环节拉开讲座序幕,全校聋部、盲部、孤独症部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活动。
理想画像切入:从 “30 岁的孩子” 看心育礼育价值
“请各位家长想象一下‘你希望孩子 30 岁时成为什么样的人’。” 讲座伊始,黄老师的提问引发家长们热烈讨论。有的家长分享到“独立生活”“有朋友陪伴”,有的期待 “情绪稳定”“懂礼貌知感恩”。黄老师结合家长们的分享,巧妙引入核心观点:“无论是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根基都在于孩子当下的心理韧性与文明素养培养。”她以我校优秀毕业生为例 ,阐释特殊教育学生虽面临身心挑战,但通过科学的心育与礼育引导,仍能发掘潜能、融入社会。“积极心态是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心理韧性是应对挫折的保护伞,而文明礼仪则是打开社会大门的钥匙。” 黄老师强调,三者协同发展才能助力孩子实现家长期待的 “理想模样”。
多维度解析:特教学生心育礼育实施路径
在讲座中,黄老师系统剖析了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家庭与学校层面提出了具体策略。建议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要营造包容的氛围,比如通过召开家庭会议来增进沟通,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用 “你做……时很有耐心” 这类具体的评价来增强其自信,同时设置适度的挫折情境,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任务、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中,老师们会不断地开发心育课程,结合资源教室开展个别化心理辅导,以 “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评选、融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培育学生的礼仪习惯。此外,讲座特别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醒家长警惕 “过度保护”“迷信偏方” 等教育误区,尤其是莫让盲目信仰耽误孩子成长。虽然可以理解部分家长在特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因焦虑或认知偏差可能陷入 “迷信偏方” 的误区,如带孩子前往寺庙求福、听信非正规机构的 “能量疗法”“祖传秘方” 等,但是这类行为会耽误孩子接受科学干预的黄金时期,建议家长们通过定期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来形成育人合力。
班级家长会同步开展:构建全覆盖育人网络
当日,学校听障、视障、孤独症部各班级同步召开期末家长会,此次家长会吸引了众多家长积极参与,班主任精心筹备,旨在搭建家校沟通的坚实桥梁,共同探讨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发展问题。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室分别向家长汇报了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表现以及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老师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生活自理、社交活动、艺术活动等方面的点滴进步,让家长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轨迹。同时,老师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另外,班主任还特别强调了暑期家长禁止带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宗教通过这些具体建议,班主任们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心育日常化”与“礼仪生活化”理念融入生活场景,有效强化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共识。
本次专题讲座与各班级家长会的联动开展,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也进一步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为家校共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家长携手并肩,共同为特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独特的光彩。
撰稿人:黄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