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5-06-26
- 点击:10
- 来源:
为增强特殊学生群体的法治观念,筑牢校园安全防线,6月20日上午,我校法制副校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黄德福法官走进听障和视障中学部,为残障学生带来一场量身定制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专题讲座。
“同学们知道吗?一名14岁学生因多次偷窃手机最终被判刑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黄法官以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同步呈现语音、文字、图像和手语翻译,详细阐释了“犯罪与青少年的关系”。“原来犯罪不只是电视里的故事,它可能就藏在我们的不良习惯里。”听障部高一学生谢灵坪在翻译老师协助下用手语表达感悟。讲座创新采用“阶梯式教育法”,生动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黄法官特别强调:“从旷课逃学到欺凌他人,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都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PPT所呈现的法律流程图让学生们第一次清晰理解了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分级。结合听障、视障学生的认知特点,黄法官提炼出“三要三不要”防护口诀:要谨慎交友、要及时求助、要明辨是非;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触违禁品、不要私了纠纷。现场还模拟了“遭遇勒索如何报警”“发现可疑包裹如何处理”等场景,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掌握实用法律技能。校保卫科后续将把这些案例改编成盲文漫画和手语普法视频纳入校本课程。
活动尾声,黄法官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与同学们亲切交流感动全场。“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法治教育权利,”他在交谈中表示,“我们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成为残障学生融入社会的‘盲杖’和‘助听器’。”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特殊教育领域法治资源,更以人文关怀诠释了“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当法律的种子播撒进这些特殊心灵,我们仿佛看见,公平正义的阳光正穿透一切障碍,照亮每个孩子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