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5-06-23
- 点击:28
- 来源:
6月19日,武汉的赛场上,盲文摸读抢答器的蜂鸣声交织成一曲紧张的乐章,2000多名视障读者通过预赛、复赛筛选出来的18名获胜者站在了决赛的现场。我校视障高二年的潘志宇同学,作为福建省唯一晋级的选手,在第四届视障读者光明阅读邀请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等奖。他以沉稳的心态与深厚扎实的功底,于全国舞台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特校学子的阅读风采。
这场由中国盲文图书馆与湖北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赛事,不仅是一场阅读能力的大比拼,更是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成效的生动彰显,让那“视”不可挡的阅读力量跨越重重障碍,照亮视障学子的求知奋进之路。
赛场磨砺:于文字与声音间突破“视”界藩篱
“当按下计时器的刹那,指尖触摸到盲文点的凹凸质感,那种清晰感仿若心跳。”潘志宇回忆起决赛现场感慨地说道。在盲文摸读常规赛环节,他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独自完成材料的摸读与答题任务;而2倍速播放的音频听读赛,更是对瞬间信息捕捉能力发起了严峻挑战。决赛中的“无障碍观影抢答”与“非遗闻香品读”环节,则将阅读的范畴拓展至多感官体验领域。当“光明阅读”大使对电影选段进行讲解时,他凭借声音描绘在脑海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当非遗传承人展示香包制作工艺时,他运用嗅觉与触觉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这场覆盖全国27个省市的赛事,以“常规赛”与“抢答赛”相结合的激烈赛制,全方位淬炼着选手们的知识储备与心理素质。在潘志宇所处的决赛现场,18名选手抢答时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甚至还出现了“犯规小插曲”,但这恰恰体现了视障读者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当主持人念出‘黄梅戏选段’相关问题的瞬间,赛前听过的黄梅戏选段立刻在我脑海中清晰浮现。”他在赛后分享道,学校平日里开展的阅读课、音频听书活动,早已为这场竞赛播下了文化的种子。
校园深耕:以书香打破“视障”桎梏的教育实践
“视障绝非限制阅读的枷锁,唯有懒惰才是。”潘志宇在获奖感言中的这句话,精准诠释了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和古诗文过级测评;为弥补盲文书籍不足,我校还组织师生进行盲文名著的翻译,为视障学生打造的盲文阅览室,目前已有3000余册的盲文书籍;我们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听书设备与盲用电脑,助力阅读彻底突破视觉限制。晨间诵读课上,学生们的指尖如灵动的舞者,在书页上轻盈扫描;作文兴趣课中的“无障碍电影赏析”活动里,声音为他们搭建起奇幻的影像世界;手工课上,学生们通过触摸折纸留下的痕迹、剪纸的精美纹样,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立体的感知体验。
“潘志宇的获奖绝非偶然。”指导老师钟老师介绍道,学校经常举办“视障学生阅读挑战赛”,精心设置“盲文摸读竞赛”“音频听书问答”等特色环节,巧妙地将赛事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此次参赛选手,皆是通过校内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备赛期间,教师团队不仅着重训练学生的盲文摸读速度,更通过“场景化问答”模拟赛场压力——以2倍速播放新闻音频,随即随机提问核心信息;选取经典文学片段,强化盲文转译理解能力训练。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成功让阅读从静态的知识输入转变为动态的竞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突破自我的内在动力。
这场全国赛事的获奖,恰似一束璀璨光芒,照亮了视障学子的阅读之路,更向全社会有力传递出“阅读平等”的重要理念。泉州特殊教育学校蔡校长表示:“我们期望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向所有人宣告,视障学生不仅能够‘阅读’,更能在阅读的滋养下,构建起广袤无垠的精神世界。当潘志宇在决赛现场冷静应对‘无障碍观影’的提问时,他所展现出的,正是知识赋予的从容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