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xxgw
- 时间:2025-07-03
- 点击:0
- 来源:
2025年6月30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本培训正式启动。本次培训聚焦“专业转型”与“技术赋能”两大核心,为全体教师搭建起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和“充电站”。本次活动由郭梅芳副校长主持,进一步明确推动特殊教育转型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时代要求,更是拓展学校发展新赛道的战略选择。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快速提升专业能力,构建科学的教育知识体系。
第一篇章:专业衔接,铺就教师转型之路
吴雅雅老师以《用“专业衔接”替代“从零开始”—特殊教育教师行业内转型之路》为主题,为特教教师的行业内转型绘制清晰蓝图。
探寻共通价值,凝聚专业认同
揭示听障、视障教育与孤独症教育在底层逻辑上的深刻联系。无论是听障视障的“感官代偿训练”,还是孤独症的“多感官干预”,核心都是通过多元感官刺激促进认知发展;以及触觉教具、个性化教案设计等经验,均可无缝迁移至孤独症教学中。
精准补位核心能力
系统解析孤独症核心特征与听障视障的本质差异,强调教学必须围绕社交与行为展开。她提出六大关键教学原则:个体化方案、结构化教学、积极行为干预、社交沟通优先、感觉统合支持,为转型教师提供坚实的教学支架。
注入情感与资源动能
鼓励教师将处理听障视障或幼教中“非语言沟通”的丰富经验,转化为应对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优势。同时,明确职业价值,倡导通过优质课、论文、融合案例提升专业影响力。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同步提供强大后援
泉州市特教资源中将提供硬件优化支持、海量资源共享,以及腾讯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为转型全程护航。
第二篇章:AI赋能,开启智慧特教新篇
吴永先副校长带来 《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的探索》的专题讲座,为特教插上科技翅膀。
洞见趋势,匹配需求
从数据、算法、算力三大基石出发,吴副校长解析具身智能、端侧AI等前沿形态,重点强调大模型(如DeepSeek、腾讯元宝、豆包)的泛化能力优势。他精准匹配特教场景,推介强大工具矩阵:Runway(视频)、StableAudio(音频)、AiPPT、飞书秒记(办公)、MJ/SD(图像生成)。
直面痛点,破局攻坚
针对个性化资源匮乏、抽象概念理解难、注意力差异大、沟通障碍突出等核心挑战,吴副校长指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关键破局点。结合差异教学理论,他生动演示AI如何定制学习资源,如如何为智障学生生成玩具主题数学题,将《静夜思》转化为听障学生易懂的四格画面。
场景落地,智创未来
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的六大核心维度: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研、以“智”助育、以“智”助管。为切实提升教师驾驭AI工具的能力,培训中吴副校长还现场演示了“RTGO”(角色-目标-操作-任务)结构化指令模型,直观指导教师如何精准驱动AI工具,实现教育效能的提升。
深化实践,展望未来
为推动成果转化,学校部署暑期双任务,鼓励每位教师提交一份AI应用案例,同时预习智能体与知识库构建,为下学期深度培训筑基。
郭副校长在总结中深情展望:我们深刻感受到AI技术与特殊教育碰撞出的无限潜能。AI不仅是工具,更需我们以专业视角探索‘科技+特教’的创新路径。希望大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探索,在团队协作中共创未来!
本次培训以 “痛点剖析——理论引领——案例示范——任务驱动” 的闭环设计,成功搭建了教师专业转型与AI技术赋能的立交桥,为泉州市特殊教育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注入了澎湃的双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