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读后感
  •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1-11-08
  • 点击:5750
  • 来源:[db:来源]

《守望教育》读后感

看到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二辑的标题是“我在,故我说”。我马上联想到了这样一句“我思,故我在。”?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有人把阅读经典名著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

前不久,读到著名儿童作家祁智在《阅读的价值》中的一段话: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可以不使水土流失;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人遮阳避暑;可以让孩子玩耍;可以拴一根长长的线,让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千秋万代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

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阅读就是种树。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阅读的理想境界吗?

     叶圣陶《过去随谈》一文中所言:光是读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是否能读出况味,反省、沉淀、反刍成为自己的智慧才有用。如此便找到阅读的价值了。  爱读书的孩子不一定会考试,因为原本读书的旨趣并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享受文字流淌里带来的妙解。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阅读的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值得借鉴。有个老师布置给二年级孩子的任务是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求孩子自己跑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而且参考资料要来源于不同的地方。还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详见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164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略读、浏览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电视、电影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有人甚至预言,随着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阅读必将废退。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小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呢!但电视的节奏快,有的地方没有听清楚,就没法回过头来再听;对其中的某个片段很感兴趣,想回过头来再品味品味也很难做得到。可是读书就比较方便可以从从容容地读,也可以回过头来重读。特别是读文艺作品,还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在作者所创造的那个艺术境界中任意遨游。正如凯勒斯所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顾问的次数。”

当然,大众传媒与课外阅读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记得我最初阅读的世界名著《简爱》,第一遍阅读印象不深,电视节目播出后,又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再次阅读,将电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与书籍中的文字联系,又读出了更深层次的感觉,令我对书籍爱不释手。尔后,我都是在大众传媒和书本阅读的共同作用下,了解了《红楼梦》《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这些世界的文化瑰宝。我爱看《大明宫祠》《暗算》等电视剧,不是因为剧情的曲折吸引,而是由于剧中人物经典的如史诗般的语言令我特别欣赏。因此,阅读并不是完全排除电视、电影、网络等,而是要努力寻找结合点,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当今十分红火的“博客”,在促进人们阅读,激发人们思考,体现人存在价值方面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让我们不单单为考试、写论文而读书,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为考个好分数和写作得到好成绩而阅读。既然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的价值,让我们为多种成一些充满人文精神的各色各样的树,形成充满生机的原生态森林而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