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1-11-08
- 点击:5085
- 来源:[db:来源]
《蒙台梭利的教育》丛书读后感
怎样把一个普通的儿童培养成为英才?这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无数家长的希望。家庭教子经典--《蒙台梭利的教育》书中详细阐述了开发幼儿早期智力的教育方法。事实证明早期智力开发和教育,为孩子走向成材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书中所介绍的主要观点有:
(一)早教是启迪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并使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二)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发展高级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语言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任何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往工具。重视幼儿期语言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蒙台梭利强调要是通过创设某些适宜的语言环境(软环境或者硬环境),来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能力与习惯。比如,让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或引导孩子在理解运用口语的同时学习书面语言,以此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蒙台梭利还提倡通过引导孩子操作设计合理的教具,来使他们形成更主动、更专注、更独立和更自信的良好个性。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6、给孩子自由
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简单地说自由的意义就是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是很宽广的,蒙台梭利重视的是儿童自我为主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日常生活态度以及习惯养成,因为蒙台梭利培养的是一个人,是一个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拥有知识,他更要懂得怎样做人,怎么样对待自己,怎么样对待他人,怎么样对待社会。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思考我们当前的一些教育行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总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许多有效的方法,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总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思路去学去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尽心尽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幼儿的主动参与。而是“赶鸭子上轿”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填鸭式地灌输给孩子。操之过急总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要使孩子语言获得较好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就应当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当中自然习得。相信只有我们能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